问:赵教授 您好!我见我周围的人今天给小孩报这个班,明天给小孩报那个班,那么多的教育机构,都看花眼了,请教专家,小孩到底需要怎样教育好?
赵忠心教授回答:
现在年轻夫妇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没有培养教育子女的实践经验,往往很关注看别人是怎样培养教育孩子的。这表明年轻父母心里没底。别人的教育孩子的经验是可以学习,别的家长的做法也可以参考,但不能全盘照搬。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每个家庭也是特殊的。适合别的家庭的培养教育方法,不见得适合你的家庭。
至于给孩子报班的问题,我认为,四岁的孩子不见得非要参加什么班。因为孩子太小,兴趣还很不稳定,四岁以前的孩子,弄不清楚到底有什么兴趣,适合发展什么特长,报什么班都没有依据。过早地报班,难免带有盲目性。家长非要给孩子报班的话,首先要明确是给孩子选报兴趣班,不是给家长选报。要考虑孩子喜欢不喜欢,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要慎重选报兴趣班的项目,考虑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年龄太小的孩子就不适于弹钢琴、拉小提琴、绘画和书法等项目的学习。可以先给孩子挑选运动性、参与性、趣味性较强的项目,比如游泳、轮滑、舞蹈、武术、陶艺、手工制作等。从事这些项目活动过程的本身,不仅可以激发、强化孩子的兴趣,还能促进孩子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增强体质,锻炼孩子的运动、协调和平衡的能力,对于开发孩子的大脑、增进他们的自信心也很有好处。
关于社会上的教育机构,情况是相当复杂的,不要轻信广告。因为目前没有一个准入制度,任何人都在办班,只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在区工商局备案就可以开文化公司,没有对他们进行资格审查的部门。能不能保证达到广告上许诺的质量,谁也不知道。因此,要特别慎重,要好好考察,避免上当。
问:应该怎样引导?需要给小孩怎样的环境更适合她们的成长?象我们对于教育也没有经验,有时感到很茫然,自己那个年代和现在又不一样,没法把那个年代的方法拿到现在来用。
赵忠心教授回答:
年轻父母首先要了解什么叫“教育”。现在许多家长对“教育”理解得很狭隘,片面地认为只有教孩子文化知识、发展特长才是教育。教育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凡是对孩子施加的积极影响都是教育。体育、德育、智育、美育都是教育的内容。我主张四岁以前的孩子,要把体育放在第一位,首先安排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玩这样几件事。特别注意孩子的情绪好不好,情绪反映孩子的健康状况。对小孩子,生长环境要宽松,不要限制过多、过严,注意发展孩子的个性。对于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要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能力,合作、分享的意识,交往、共处的习惯。知识教育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适当教些常识就可以了。可以孩子接触社会生活和大自然,尽量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现在孩子们所处的环境是相当复杂的,你们小时候环境单纯多了。家长无法控制环境的影响,但可以选择影响。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良好的影响。这是很重要的。
问:还有就是我看到好多地方说《卡尔·威特的教育》;《赏识你的孩子》;《好父母.好孩子》;《哈佛女孩刘亦婷》等等一类的书很好,大人需要去读一读,您觉得需要读吗?您有什么好书推荐给我们这些没有经验的父母的吗?谢谢!
赵忠心教授回答:
年轻父母第一次做父母,感到束手无策。读些培养教育孩子的图书是可以的,但是,非常遗憾,现在市面上的指导培养教育孩子的书,太复杂,太乱,质量参差不齐,总体的质量不让人放心。家长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判断能力,很容易上当。家长不要随大流,看别人买就跟着去抢购。我们已经上过不止一次的当了,要接受教训。比如1998年大家抢购那本《学习的革命》,其实,那不是专家写的,是记者写的,作者是教育的外行,并没有弄清楚教孩子的学问。一些缺乏良知的所谓“专家“和商家通过传媒一炒作,人们就因以为是好书了。结果几百万人上当,那是个天大的教训。今天,还有谁在看那本书?还信那本书?说到“赏识教育”,那不是科学的教育理念,只不过是教育特殊儿童的一种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并不适合正常的孩子。一个家长教育一个孩子,就发明一种教育“理念”,是很可笑的事,不要当真。关于一些培养教育孩子的经验,可以参考,不要生搬硬套。因为经验虽然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经验不是规律,任何经验都是有局限性的。只有规律才没有局限性。因此,我建议年轻父母最好读一些儿童心理学的书,了解一下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至于《卡尔·威特的教育》,市面上有好几个版本,这里边肯定有假的,冒牌的,大家要特别慎重。这是一本培养神童的书,神童是有的,但是极个别的,只有千分之一二三,绝不是像有些人说的百分之一二三。最好要克服盲目的“神童情结”,还是把孩子看成是普通儿童。家长买书,最好了解一下作者的背景,是不是具备著书立说的资格。最好别买那些“一夜之间成名的专家”写的书,不管他是怎样吹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