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中心
学员注册
教员注册
教员库
学员库
教育资讯

“温情审判”助飞“折翼天使”


来源:延边家教网 日期:2013-1-3
贾铭是个不幸的孩子,他先后失去父母成为孤儿;可他又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在滑入犯罪深渊时,遇到了一双双援助之手。近日,在大埔法院少年审判合议庭法官、学校老师、福利院阿姨等人的帮教感化下,贾铭回归校园,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苦命孤儿心酸回家梦

  贾铭是大埔 的一个苦 命的孩子。2岁时,妈妈因忍受不了日复一日毫无希望的穷苦生活,改嫁离开了家,从此杳无音讯。父亲虽疾病缠身却仍终日劳作,靠耕种一点田地辛苦拉扯他。八岁那年,父亲在劳累与病魔的双重折磨下离开了人世,贾铭成了一名“孤儿”。

  贾铭被好心的小叔带到了广州,懂事的他看到小叔的家庭早已负重累累,提出自己去打工,尽量减轻小叔的负担。于是10岁的贾铭找了些在烈日下发传单、在工地上提水泥的零散活。

  一晃3年过去了,瘦弱的贾铭还是经常发传单。他最爱去的地方是校门口,最喜欢看到成群的学生从校门口涌出来,飞奔向接自己的爸爸妈妈,幸福地牵手回去的场面。只上过一年学的贾铭每次都看得发呆,他想读书和想妈妈的心越来越强烈,他把“我要找妈妈,我要上学”这种急切的心情写成了一封信,寄给了广州某报社。

  很快,报社的记者们找到了他,热心地把他送回老家,并积极联系当地政府把他送到福利院,由福利院监护抚养,让他安心地在小学继续读书。不用漂泊的贾铭很珍惜安稳的生活,在福利院里,他比其他孩子成熟,经常帮助比他小的孩子,俨然是他们的大哥哥。读书成绩也不错,是老师眼里乖巧的好孩子。

  孤独少年滑向犯罪悬崖

  贾铭在学校的生活并不好过,同学们都知道他是个“孤儿”,都不愿意和他玩,他在学校没有朋友。渐渐长大的贾铭越来越沉默,开始迷恋网络上的世界。在网络上,他觉得人和人是没有隔阂的,没有同学们的歧视,也没有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有的是很多很多的好友,还有各种好玩的游戏。贾铭开始疯狂迷恋上网,没钱上网,他开始小偷小摸起来,每次偷几十元。经福利院阿姨教导后,贾铭痛下决心,表示以后不会再犯。

  然而,网瘾难耐。为了不让福利院的阿姨们失望,贾铭觉得还是去外面弄钱好了。他每天凌晨时分趁大家睡着时,就翻过福利院的大墙,去大街上晃,看看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偷。通过撬开停放在大街 上的小车车窗的方式,他多次爬进车里偷得总共1千多元。偷来的钱大都拿来上网、吸烟,但是每次看到路边衣衫褴褛的乞讨者,曾饱尝漂泊之苦的贾铭又会毫不犹豫地拿出一部分钱去接济他们。

  就在福利院阿姨为贾铭最近的“循规蹈矩”而欣喜时,他却在一次作案过程中被晚上巡逻的民警逮了个正着。由于贾铭已满十六周岁,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已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构成盗窃罪,案件被起诉到大埔法院。

  温情司法让折翼天使重扬生活风帆

  开庭那天,被告人贾铭并没有看到想象中高高在上的 冰冷审判台,也没有看到措辞严肃的法官,取而代之的是与法官们近距离接触的 椭圆形审判桌,法官、公诉人与福利院阿姨、辩护人在圆桌前都语气平缓、态度和蔼,让贾铭觉得更像是在开一场“家庭会议”。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大多只是偶尔偏离了人生轨迹而已,我们要让他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并用尽方法让他的人生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少年审判合议庭的范法官如是说。

  为了更好地教育感化贾铭,范法官等人在开庭前通过走访、会见等形式对贾铭的家庭情况、学校表现、再犯罪可能性等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希望找到可以触及贾铭内心深处的感化点,唤起他内心深处的善良本性和痛改前非的决心。而庭审,也一如以往少年犯罪案件那样安排在采用椭圆形桌的少年审判法庭进行。

  在女法官的谆谆引导下,在特邀妇联陪审员、福利院阿姨的耐心鼓励下,贾铭卸下心防,对自己的犯罪事实表示了深深的懊悔和自责,并表示一定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今后一定好好生活,好好读书,回报大家对他的一片爱护之心。最终,法庭根据贾铭的犯罪事实和其又是未成年人且能坦白交代的情况,依法从轻判处其拘役5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经过承办法官的回访帮教,贾铭现已回归校园,过上了正常的生活。法官表示以后的日子里会继续联合社区矫正办、妇联等组织跟踪帮教,随时关注贾铭的成长情况,让贾铭彻底放下思想包袱,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记者手记

  事前干预,“心理孤儿”会少很多

  单亲孩子或孤儿是天使,但也可能是折翼的天使,他们的生活环境较一般孩子严酷,特别是心理承受能力更为脆弱,对外界影响更为敏感,极易逾越法律铸成违法犯罪之错。温情审判固然可以起到“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作用,但这是事后挽救,如果我们把这些力量置于事发之前:提供有温饱有保障有爱的生活环境,比如一些地方试行的由普通百姓家庭抚养,政府民政机构支付费用的办法,及时发现提早介入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包容鼓励情感交流没有歧视眼神的社会环境,“心理孤儿”会少很多,法官和社会就可以不用总是痛心地看到一个个本可以不犯罪的失足孩子。



Copyright 2006-2010 盐城家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江苏·盐城家教网